您好,欢迎访问法治湖南!
法治湖南 www.中国法治.net
有既得利益者阻碍改革
中国法治2015-11-17 20:22:13
评论

相比其他亚洲、非洲国家,中国的改革难度更大,过程依然艰险。如果不解决民生问题,如果在改革中出了大差错,就会有人留恋计划经济。经济学界要有更沉重的责任感,一定要把改革推动下去,使双重转型能够成功实现。"11月13日,现年85岁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“第二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”上这样为改革呐喊。双重转型包括了体制转型与发展转型,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,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。多年来,厉以宁一直为中国的“双重转型”奔走呼吁。

厉以宁:双重转型重点是体制转型

厉以宁在2013年出版的《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》一书中详细指出,在双重转型中,重点是体制转型,即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,并要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。这是因为,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的束缚和限制是全面的;既包括城市,又包括农村;既包括工业,又包括农业;既包括城市居民,又包括农民。如果不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限制,中国不仅不可能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,而且中国转型的目标(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的目标),也是无法实现的。

在他看来,在双重转型准备阶段,必须解放思想,清除计划经济理论的影响,否则改革与发展都寸步难行。1978年中国所进行的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大讨论,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,进而启动了改革和对外开放。1992年初,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又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,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和发展的快车道。因此可以说,中国双重转型在短短的30多年内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果,同“思想先行”是分不开的。

他指出,在双重转型中,必须把产权问题放在改革的首位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,产权模糊、投资主体不确定、投资方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是改革的主要障碍,也是发展的巨大阻力。因此在体制转型中,产权改革是突破口,是主线;在发展转型中,产权界定和产权清晰是动力源泉。对广大农民来说,土地权益需要确定,住房产权也需要确定,而且确权工作应当落实到户,这既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,也能使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,用于改善生活、扩大再生产和创业。

但对于产权问题,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、原IMF高级经济学家谢丹阳看来,目前做的还远远不够。他表示,“十三五规划”对创新做了很大的强调,但就知识产权的保护,文件里面只提到了一两句,这是不够充分的,有必要再进一步的去改善、去提高。

既得利益严重阻碍改革樊纲:用新制度改变旧制度

至于当下改革所面临的困境,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邵秉仁在当天的会议上也指出,党的十四大已经确立了改革的方向,必须要注意调动亿万人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。现在的问题是,改革并没有形成共识,在很多方面,每项改革都会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严重阻碍,他们并不希望改革。“有些改革甚至在思想和体制上出现了倒退,重新成为改革的阻力和障碍。”

邵秉仁强调,想改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。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,就不会使改革成功,而这种积极性在于改革必须切切实实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利益。同时,改革不能停留在反腐败这样的一个阶段。

“从历史上看,反腐败和改革往往是一起进行的。从王安石变法也好,后来的张居正推行的改革措施也好,都是从反腐败开始消除既得利益的障碍,然后用改革的办法确定制度性的保证。要通过反腐败扫清改革的阻力,打破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,赢得改革的有力时机,从而推进改革。例如现在对于国有企业,特别是央企已经充分暴露出来的问题,就应该从铲除腐败的源头入手进行改革。”邵秉仁说到。

不过,相对而言,著名经济学家,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对改革前景有信心。樊纲指出,经济学里面说“一致同意”在改革上不存在的,改革永远有反对者,永远有既得利益的阻碍,改革理论和政策的制定就是怎么找一个办法克服掉阻碍,使改革能够推进,这是根本问题。

他认为,要创造其他条件,通过改变整个制度结构的方法来改变旧制度改革的条件,首先着眼于新制度的发展,然后为改革旧制度创造更好的条件,改革能够逐步逐步推向前进。也许可能马上见不到什么成果,但是在逐步改的当中能有收获。“我非常同意现在正在做的其他的事情,‘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’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,为民营金融、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,改变制度结构,同时改变整个经济的资本结构。”法治湖南登陆网址:http://hunan.中国法治.net/    中国法治新媒体湖南编辑部热线:18707318999,QQ信箱875345934

责任编辑:中国法治钱春帆谢昭学
上一篇: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女婿被查 系张家界副市长 下一篇:揭秘习近平的朋友圈:星云大师、十一世班禅点赞
网友评论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7
国内分站
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
Copyright © 2014 by Chinaruleoflaw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
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
备案号: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:京ICP证140110号|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京网文(2014)0781-181号